今年是闫大鹏,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六年。他是中国航天科工航天三江锐科激光副董事长、总工程师。作为高科技产业工作者,他尤其关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闫大鹏。(受访者供图)

今年两会,闫大鹏聚焦破解科技成果产业化瓶颈,建议完善法规体系引入“科研法人”制度。同时针对商业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呼吁加强司法保护,健全知识产权多元化解决机制,避免企业投诉无门,只能吃“哑巴亏”。

通过引入“科研法人”制度,激发创新潜力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48.1%,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9%,科研单位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13.3%。

,

Telegram分享群组www.tel8.vip)是一个Telegram群组分享平台。Telegram分享群组包括Telegram分享群组、telegram群组索引、Telegram群组导航、新加坡telegram群组、telegram中文群组、telegram群组(其他)、Telegram 美国 群组、telegram群组爬虫、电报群 科学上网、小飞机 怎么 加 群、tg群等内容。Telegram分享群组为广大电报用户提供各种电报群组/电报频道/电报机器人导航服务。

,

所谓专利产业化率,体现的是将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从数据来看,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低,仍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待被“激活”。

在闫大鹏看来,这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他呼吁,进一步解除制约高校和科研机构职务成果转化的制度机制约束,着力破解科研人员职务成果“不敢转”“无法转”等问题。

闫大鹏提到,当前因财政预算一体化等“一竿子插到底”的财政经费管理模式,容易造成将高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当做行政人员管理,将科研经费完全等同于行政经费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的动力和活力。

虽然各级政府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创新的政策,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赋能,但闫大鹏发现过程中往往是“一边在踩油门、一边在踩刹车”,致使高校、科研机构成果转化在政策落地过程中很容易“死机”。

如何叫醒高校及科研机构海量“沉睡专利”?闫大鹏建议,有别于现有的事业法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直接赋予高校、科研机构中具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科学家团队或重大科技平台独立的“科研法人”地位。

具体而言,通过引入“科研法人”制度,充分授予高校、科研机构战略科学家、首席科学家及其科研团队,在项目研究方案制定、技术路线选择、科研经费管理、团队人员选聘、科研岗位设置、职称评审、绩效考评、薪酬福利及参与成果应用转化等市场主体活动方面的独立自主权。

展开全文

“从顶层制度设计上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核心技术发明人的权责匹配的瓶颈问题,可使科研人员有责任感和获得感,从而真正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潜力和活力。”闫大鹏说。

Usdt自动充值接口声明:该文看法仅代表作者自己,与本平台无关。转载请注明:高校大量专利待唤醒?全国人大代表闫大鹏:引入科研法人制度
发布评论

分享到:

新二皇冠最新手机登录(www.hg8080.vip):南华期货:中金所外汇期货仿真新合约上市,透露什么信号?
1 条回复
  1. 皇冠信用网开户
    皇冠信用网开户
    (2023-03-16 00:04:07) 1#


    Filecoin招商
    一句话夸不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